校区公告

春季传染病预防知识

发布人:时间:2007-04-02浏览:

春天的脚步一天天临近,春季冷暖空气交汇频繁,天气多变忽冷忽热,适宜多种病原微生物孳生繁殖,呼吸道的抵抗力降低,加之外出踏青旅游的人员增多,若不注意健康保养,很容易患上传染病。大家要增强自我防范意识,既不要盲目恐慌,又不能掉以轻心,要注意采取积极预防、综合控制的措施,御病原于身体之外。

  春季容易流行的呼吸道传染病主要有4:麻 疹、腮腺炎、流 脑、风 疹。

春季容易流行的肠道传染病主要有6:细菌性痢疾、食物中毒、霍 乱、急性肠炎、伤 寒、甲型肝炎。

那么,大家应如何预防春季传染病呢?

首先,要加强食品卫生意识,当心病从口入。食物必须保证新鲜干净,鱼、蛋、肉类等食品在食用前必须蒸熟煮透,不要生食近海甲壳类和贝类产品,不喝生水,生、熟食在存放和加工时必须分开;水果、蔬菜食用前务必洗净;尽量不要到街头无证摊贩处吃东西,也不要暴饮暴食。集体用餐最好实行分餐制,以减少传染性疾病传播的机会。

二要切断传染途径,主要包括消灭四害(老鼠、臭虫、苍蝇、蚊子)以及蟑螂等有害昆虫。对饮食、水源、粪便加强管理或无害化处理。讲究社会公德,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一旦有人得了肠道传染病,要立即进行家庭自我隔离,不与他人共同进餐,并把自己用过的餐具进行高温消毒。同时应尽量保存好可疑不洁食品的标本待检,如有多人同时发病,则应及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及时联系医院就诊,明确病情,早期治疗。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加强对重点场所和重点人群呼吸道传染病疫情的主动监测,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报告。

  再次,注意个人卫生和防护,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外出归来、打喷嚏、咳嗽、玩牌以及清洁鼻子后,要立即用流动水和肥皂洗手,最好每天用清水洗眼、洗鼻腔两次以上,保持眼、鼻的卫生。打喷嚏或咳嗽时掩住口鼻,不要随意吐痰。做到勤洗澡,勤换衣,勤晒衣服和被褥,每天室内应通风换气,保证居室空气清新。及时打扫房间卫生,清理卫生死角,不给病菌以孳生之地。在呼吸道传染病多发期应减少集会,尽量少到人群密集和通风效果差的公共场所去,尤其不要带小孩到医院探望病人,以免交叉感染。游泳爱好者在游泳时应自备毛巾、浴巾、拖鞋,佩戴泳镜、耳塞等,游泳后要及时用清水洗头、洗脸、洗掉身上有可能残留的细菌。在使用公用健身器材健身后,要马上洗手,不能不洗手就直接吃东西、抽烟、用手揉眼睛。家中备用一些常用的消毒剂,如84消毒液、过氧乙酸消毒液等,定期对室内表面进行消毒清洗。

  第四,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春天宜早睡早起,多到户外活动,尤其春天人体的各个器官、组织、细胞的新陈代谢开始旺盛起来,阳光明媚,风和日丽,正是运动锻炼的好时机,要多多沐浴阳光,人们可根据自己的年龄、爱好和体质状况,每天散步、慢跑、打球、做操、打太极拳、放风筝、春游踏青等,使身体气血畅通,筋骨舒展,增强体质。另外,要保持正常的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处事不要过激,调养精神做到疏泄条达,心胸开阔,心平气和,情绪乐观,减少心理压力,以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第五,注意防寒保暖,合理安排好饮食。春季气候多变,乍暖还寒,若过早脱去冬衣,极易受寒伤肺,降低人体呼吸道免疫力,使得病原体极易侵入,引发呼吸系统疾患。自古有春捂秋冻的说法,外出旅游或走亲访友一定要根据气温变化,适时增减衣服,注意防寒保暖,以适应春季气候多变的规律。要补充足够的水分,以保持呼吸道黏膜的湿润。春季到来,顺应天时的变化,通过饮食调养阳气以保持身体的健康。春季总的饮食养生原则是:主食中选择高热量的食物,保证充足的优质蛋白质,保证充足的维生素。早春时期,饮食除米面杂粮之外,可增加一些豆类、花生、乳制品等。早春时节,为冬春交接之时,气温仍较寒冷,人体为了御寒要消耗一定的能量,所以早春期间的营养构成宜进食偏于温热的食物。除谷类制品外,还应选用黄豆、芝麻、花生、核桃等食物,以便及时补充能量物质。根据春夏养阳的理论,此时可适当吃些葱、姜、蒜、韭菜、芥末,不仅能祛散阴寒,助春阳升发,而其中所含的有效成分,还具有杀菌防病的功效,此时宜少吃性寒食品。春季中期,为天气变化较大之时,气温骤冷骤热,可以参照早春时期的饮食进行,少吃过酸或油腻等不易消化的食物。在气温较高时可增加青菜、减少肉类的食用。此时可适当进食大枣、蜂蜜、锅巴之类滋补脾胃,这时正值各种既富含营养又有疗疾作用的野菜繁茂荣盛之时,如荠菜、马齿苋、鱼腥草、蕨菜、竹笋、香椿等,应不失时机地择食。春季晚期,为春夏交换之时,气温偏热,所以宜于进食清淡的食物,并注意摄取足够的维生素和无机盐,多食富含维生素CAE的新鲜蔬菜水果等食物,以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增强肌体的抗病能力。

 Copyright©2020 山东科技大学济南校区(斯威本学院)鲁ICP备09051012号-4 鲁公网安备370105020011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