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会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优秀稿件赏析

发布人:工会时间:2018-12-26浏览:

“凝聚思想共识 强化担当作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

优秀稿件赏析

1119-1210日,校区工会组织举办了以“凝聚思想共识 强化担当作为”为主题的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活动。本次活动得到了教职工的积极响应,有的老师以叙事的方式记叙了改革开放以来自己的亲身体验,从自己工作生活中发生的点滴小事记叙和讴歌了40年的沧桑巨变;有的老师立足岗位实际,阐述了某一行业40年来的变化历程,也从侧面印证了整个社会所发生的巨大变化;有的老师以诗歌的形式,用豪迈的语言抒发了对祖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辉煌成就的骄傲和自豪之情。

经过评委评阅,共评出一等奖1篇,二等奖2篇,三等奖3篇。现将本次征文活动收到的部分优秀稿件刊载出来,供大家赏析。

 

来稿原文:

与祖国一道  遇见更好的自己

宋荣华

我的乡村,我的小学

我生于1980年代中国北方的一个小乡村,那是一个有五十多户、三百人左右的小自然村。开始记事的时候,农村刚刚包产到户不久,已然没有了母亲告诫我们要爱惜粮食时常念叨的挨饿情景,肚子是可以填饱了,蔬菜是自家田间地头产的应季的,豆角、茄子大结的时候,蒸炒凉拌,没有多少油水,顿顿吃到腻歪。冬天则是一贯的萝卜白菜,一年到头过年的时候才能见到荤腥,感觉是终年温饱,年终饕餮。

精耕细作的农业时代,记忆最深的不是上学,而是暑、秋两个各半个月的假期,分别是夏收秋种和秋收冬种。包产到户后,劳动力就是生产力,所以,农忙的时候孩子至少是半个劳力,女孩子也不优待,每个假期都要扒层皮。到了收麦子的时节,父亲就提前磨亮、磨快几把镰刀。全家齐上阵,弯腰,左手把住攥麦子的腰线,右手用力去割,一天下来,累得回家饭都不想吃,直接倒头就睡。

割下来的麦子要用草绳打捆,牛车将麦捆拉到自家的场院,待好天儿,把麦子满铺了场院,牛儿拉着重重的石磙不计程地碾压,一遍一遍,直至多数麦粒尽脱,才将麦秸在抖嗦中挑出。父亲用木锨将混着麦糠的麦粒们迎风扬,让自然风吹走土和麦糠,这项麦收最后一道工序的技术活里承载收获的喜悦和劳动的神圣,一家人一年的口粮,便在这迎风飞扬的姿势里得到保障。收玉米、谷子、大豆、花生每一项工序都是手脚并用的辛苦劳作,时长而辛苦,就像一个作家写的,深陷辛苦的人是难有诗意的,那云朵般美妙的棉垛的作家的感受。

除了两季的劳作,孩子们的主业还是上学,尽管我的小学一至三年级的孩子加起来不过二十个左右,共用一间教室、一个老师。但我还是上得很快乐,因为老师给其中一个年级上课,其余两个年级的孩子就玩儿,所以算下来,一天也只上三分之一的课,科目也只有语文和数学。若这唯一的老师有事了,他的妻子就负责来照看我们,确保孩子们不打架、不闹腾。

我的县城,我的中学

初中就到了镇上,镇上就很正规了,老师也多起来,虽然学校里只有桌子凳子还是要自己从家里带。

再后来竟然又考上了高中,到了县城。现在我有时想不通离家不过五六十里路的县城在当时的记忆里怎么那么远,后来想想大概是第一次做公共汽车、第一次离开镇上的缘故。去之前爷爷跟我开玩笑说县城有“九十一座楼、七十一条街”,后来才知道这是个歪曲宣传的笑话,是“就是一座楼,其实一条街”的音译。无论如何,我觉得县城是挺大的,有百货大楼,有公共浴室,还有到晚上在教室里就能听到街边“卡拉ok”。

我的高中在当时是整个县城唯一一所高级中学,不是所有初三学生都有资格考,很多非考试幸运儿就被挡在求学之路的门外。比起初三住校时的通铺,十二人一间的宿舍,在我看来已经非常“豪华”,至少一人可以拥有一张床。

高中的学习已经很不轻松了,一个月放一天半的假期让学生回家拿口粮。回到家赶上农忙,还是要帮忙,不过这时农村半机械化程度已经比较高了,有了可以把一畦麦子割倒的收割机,有了脱粒机,有了将玉米杆打碎的机器……效率高了很多,姥爷家养的骡子、我家养的牛,曾经搬运负重耕地的主劳力,也先后谢幕,退出了我们的生活。

我的大学,我的事业

1999年,教育大扩招那年,我有幸来到了我日后定居的城市——山东济南,来到了我学习了七年的学校——山东大学,虽然齐鲁与燕赵比邻,却是我平生第一次出省。

七年“学无止境,气有浩然 ”的精神训诫与文化熏陶,让我懂得内敛蓄能、踏实执著的重要,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让我体会“纸上得来终决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深刻,这些都成为我走上工作岗位后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动能。

毕业后有幸走进神圣的教育行业,对这份塑造灵魂的职业怀揣着敬畏和虔诚之心,与科大的“惟真求新”的精神内核需求契合和共振,有了“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归属。

在这个“大而强、富而美”的山东,从绿皮车到动车到高铁,从黄色面包出租车到新能源出租车到在建地铁……这个历史文化名城在新旧动能转换中带给我了日新月异的体验和感受。

与此同时,生我养我的小乡村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家家轿车,户户宽带,机器一过粮食出的高度机械化程度让年过六旬的母亲一人轻松种着十亩地……

渺小如我之公民,偏僻一隅如我之乡村,都在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伟大历程中经历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窥豹一斑,足以想见,我们安然其臂弯的伟大祖国何尝不是日新日进,或者说正是因为伟大如她,我们才得以遇见更好的自己。

 

 

寄情于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孙正凤

收到征文通知的日期是1122日(农历小雪节气),这个日子对我来说是特殊的一天,是我结婚21周年。征文的内容是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我的灵感突然来了,以我自身的经历和发展说说我们伟大祖国的深刻变革,岂不是最好的例证,岂不是最能表达我内心的幸福感。

21年前的1122日,也就是我毕业留校工作刚1年多,我和大学男友在济南分院的教培中心举行了简单的婚礼。简单到什么程度呢?我们两个都没有请一天假,那天是个星期六,周五的下午我们同学帮忙在北园家具店买了一个铁沙发,送到了我和另外一位同事共同的宿舍(她早我一年在外租房结婚了),这样我们双方父母在周五到我们的新家时才有了坐坐的地方。周六,也就是19971122日,在教培中心,我们和双方父母、至亲的老师、在济的同学简单一聚,以示庆贺,就算完成了终身大事。接下来的周一我们就投入到各自的工作中了,但这个日子是我一生中永远值得纪念的日子,就像我们要永远纪念1978年的改革开放一样,因为这其中寄予我们深刻的情怀。

看似我们的终身大事如此简单,但我们双方都觉得顺理成章,没有过多奢望的想法。我们这一代是改革开放40年的亲身经历着。我们出生在70年代初期,小学时候还不懂改革开放,但记忆中至今还有吃不饱穿不暖的烙印。中学的几年我们开始感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春风拂面,从一开始要从家里带干粮咸菜到后来能在学校食堂吃上白面馒头,我们切身感受到国家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我们是1992年考入山东矿院济南分院的,收到录取通知书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让大队开介绍信,然后带上自家的麦子到乡里的粮所去换粮票,作为入学时的口粮。也就是那一年我们高考政治课的重中之重的内容是邓小平南方谈话,当时对讲话内容死记硬背的成分多、应试的成分多。现在细细想来,总设计师的南巡讲话对中国90年代的经济改革与社会进步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以三个有利于为代表的新的思想大解放成为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价值取向和标准,其中社会主义本质论、市场经济论等重要论断处处闪烁着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创造性光芒。就在我们入学的第二年全国取消了粮票,社会物质财富得到大发展。大学期间我们这一代人吃得饱穿得暖,大家都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当时济南分院的学风非常浓厚,各系部教学名师众多,现在在校园里见到当年我们的任课老师我都会怀着无比感激的心情向他们致敬,我们一直勤奋而幸福着。可以说,在我结婚之前的改革开放近20年,就像我从一个孩子逐步成长为国家建设者一样,经历了不断探索、不断努力、不断成长到逐渐成熟的过程。

结婚之后,我们开始经营我们的小家。正如“国家”这首歌唱的:“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我们成家后置办的第一个大件物品是自行车。当时我对象上班较远,我们最想拥有的就是一辆自行车,行走方便。于是我们两个攒了3个月的工资,到有名的天桥自行车卖场买了一辆自行车,当时商品已经很丰富,各式各样的自行车都有,不过买回来的自行车首先要到派出所给它上户口,看看现在遍布街头巷尾的共享单车,我们看到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快速变迁。也就在买了第一辆自行车两年后的1999430号,我们家买了第一辆“嘉陵”牌125摩托车,为什么对这个日期记忆这么清楚呢?是因为那一年济南市出台政策,自当年51日起济南市禁止新购摩托车挂牌,记得当时我对象还没有摩托车驾驶本,也根本不会骑,我们俩人推着摩托车到车管所排了一夜队终于挂上了牌。至此10年之后的200951号,我们家买了第一辆轿车,当然以后可能会购置更加环保的新能源汽车。短短几年,我们不仅看到了中国发展速度,也深刻感受到我们普通老百姓生活品质的提高,我们一直努力而幸福着。可以说,在我结婚之后的改革开放20多年,我们小家的不断富足,正是国家不断强大带来的,也同样如“国家”这首歌唱的:“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 这一切归功于国家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改革开放已四十周年,我们这一代人也已四十多岁,时值壮年,正是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的黄金时期,我们一直感恩而幸福着。我们感恩这个伟大的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全方位、深层次、开创性成就,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了新时代,中国的改革开放也进入了一个新时代,我个人和我的小家庭也伴随着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而进入美好生活的新时代。同样如“国家”这首歌唱的:“国是荣誉的毅力,家是幸福的洋溢”,“我爱我的国,我爱我的家”。作为一名普通教育工作者,家国情怀的最高境界就是努力做好本职工作,辛勤地教书育人,为国家的改革开放事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为新时代国家的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所有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诚哉斯言。

 

 

在改革的征途上阔步前进

----济南校区后勤工作社会化改革侧记

冷树伟

四十年,对于人类的发展历史来讲是那么的短暂,犹如流星一逝;四十年,对于中国的改革开放来说确是那么的重要,可谓波澜壮阔。四十年来,中国社会的主题就是改革开放,是它确定了历史的走向,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改变了社会的面貌,获得了世人的仰慕;是它使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又从富起来到不断强起来。中国已不再是过去的东亚病夫,而是傲然屹立于东方的巨人,正在引领着世界阔步走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征途上。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社会各行各业经过废、改、立、转、进、升等大浪淘沙的作用,都迅速得到成长和发展,取得辉煌傲人的成绩。高校后勤工作社会化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的,是整个社会综合改革的一个小小的缩影,从一个侧面印证了整个社会所发生的变化。就济南校区后勤工作改革来讲,至少经历了尴尬期、无奈期、探索期、成长期和成熟期,既梳理了改革进程,又见证了历史发展。

一、计划安排周全而物资极度匮乏的尴尬。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全域、从行业到全局的路径向前推进的,始于国民经济遭到极度破坏、人民生活处于极度困顿之时。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有其独特的资源整合和配置优势,能有计划地组织生产、分配商品,能集中财力搞建设,能集中力量办大事。面对商品供应严重不足,为保证群众基本生活的需要,国家决定实行统购统销政策,即发放各种商品票证。从1955年第一张粮票发行开始,中国老百姓进入了计划经济漫长的 票证时代,粮票、油票、布票、肉票、糖票、豆腐票、奖售票、收蛋卖糖票、卷烟票、郊区菜农肉食票、蔬菜票、化肥票、尿素票、煤票、工业券等各式各样的票,成了百姓过日子、单位搞发展的基本保障。在当年,没有票证,有钱也寸步难行,生活中如果缺少票证,日子都没法过;建设中没有计划,什么材料也拿不到,一切都无从谈起。因此就形成了“社会办高校、高校办社会”、“大而全、小而全”的高校后勤保障模式。根据师生粮油计划,后勤集中拉米拉面拉油,储存大葱白菜、储存煤炭燃油;为了搞基础建设,要不断跑关系批条子,材料员还要为物资处充当义务保洁员以便尽快拿到建材计划;寒冷的冬季,每家领到一筐烟台苹果,可以慢慢而美美地吃上一个冬天;分到的几斤大米,就可以为孩子们好好地打打牙祭等等。真正达到了“两耳不闻校外事,一心只教(学)圣贤书”的治学佳境。

然而,十年文革已使国家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物质十分匮乏紧缺,人民生活朝不保夕,供应计划涉及面广、品种丰富,但数量非常有限。为了让师生吃饱饭,必须多方筹措,精打细算,如将一部分细粮调成粗粮,并想方设法改变副食花样等等,以满足师生的就餐要求,后勤保障处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境地。

二、经济领域改革而教育行业如旧的无奈。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伟大的改革开放事业,以安徽凤阳小岗村为起点的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陆续在全国展开,不仅激发了农民的积极性,激发了农业的活力,还使农产品的供给总量得到迅速的增长,逐渐使人们吃上饭,吃饱饭。以“对外开放,对内搞活”为指导的经济领域改革拉开了城市改革的序幕,上层建筑的调整,进一步适应了生产关系的要求,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计划经济体制逐渐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所有权和经营权逐步分离,经历了政府主导-双轨制-市场主导的发展过程,经营权得到下放,积极性得到激发,生产要素向着更有效率的方向流动,社会商品供应量陡增,工商业面貌焕然一新,员工收入得到空前提高,仅就职工奖金和福利来讲就远远高于同级别的政府和事业单位人员工资,工商业成为人们更加向往的地方。而此时的教育界还处于最初的计划经济时代,一切均按照计划运行,管理者毫无自由权可言,拨钱进人靠编制,招生就业靠计划,生产建设靠项目,资源相对短缺,激励措施相对匮乏。

但是,农业和工商业的改革发展,为社会提供了丰富的商品和农产品,也为高校的后勤保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支撑和保障。作为具有社会第三产业属性的高校后勤服务工作,在社会工商业改革的带动引领下,也萌发了改革的欲望,并试图培养职工的经营管理理念和企业运作方式,这就是济南校区(原矿院分院)199212月前运行的“暗补改明贴”模式,即由原来的零利润模式改为先将利润部分发给师生,再在服务的过程中通过赢利的方式赚回来,使工作人员学会管理、学会经营、学会算账,做得好就给一定的奖励,达到“师生不吃亏,员工长本事”的效果,起到了先练内功,迎接改革的预准备作用。之后陆续采用定额管理模式、定额半承包模式、全承包模式等内部改革。但由于教育系统仍沿用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缺乏用人、激励、改革等主动性,这也只是顺应社会潮流、满足师生需要、激发员工干劲而采取的无奈之举。

三、全面改革推进而资源有限配套的探索。

高校后勤社会化是在1985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提出的,意在将高校后勤服务纳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之后便提及较少。直至19981224日,国务院转发教育部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也明确指出“加速学校后勤工作社会化改革,精简分流富余人员。争取3-5年内大部分地区实现高校后勤社会化。”以及1999615日,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朱镕基总理又提出了“要把后勤从学校剥离出来,实行后勤服务社会化,鼓励社会力量为学校提供后勤服务”。伴随着高校扩大招生的改革实际需要,国务院办公厅于2000114日下发了第1号文,转发了教育部、国家计委、财政部、建设部、人民银行、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快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意见》。从此,后勤社会化成为高校后勤改革的方向和目标,也正式拉开了高校后勤全面社会化改革的序幕。

对于高校后勤服务保障工作,国务院办公厅1号文的下发,既是态度的表达,又是任务的下达,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革势在必行。于是,每个学校都成立后勤服务公司,有的是一个班子两块牌子,有的是模拟甲乙方关系;有的是“小机关,大实体”,有的是“大机关,多实体”;有的是引进企业办后勤,有的是委托企业建后勤。可谓是红红火火,五花八门。按照3-5年的改革发展目标,山东省43所普通高校组建了71个大的服务实体和328个小实体,分流在册正式职工5705人,占原后勤职工人数的92.5%,临时用工11499人。后勤实体实行企业管理、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和“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原则,实行岗位工资、效益工资和奖励工资相结合的工资分配制度。

济南校区跟学校总部一样成立了后勤服务公司,实行一个班子一个牌子,既代表校方搞建设与发展,又自主开展后勤服务与改革。公司成立之初工作业务主要有后勤保障、基本建设和校办产业等三大块,包括水电暖汽能源管理与保障、餐饮管理与服务、车辆管理与服务、房产管理与维修、物业管理与服务、商超管理与运营、卫生保健与医疗、基本建设与维修改造、幼儿教育与服务、酒店运营与会议服务和驾驶员培训等。为提高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陆续推进了各项业务经济目标责任制,如驾驶员单车承包责任制、炊事员班组承包责任制、教培中心和驾校净利润目标责任制、卫生所和幼儿园零亏损运营责任制、水电暖保本回收责任制、维修组工程项目承包责任制等等。由于学校自身经费受限、后勤职工综合素质较低、社会服务行业需借用资源短缺等因素,校区后勤各项服务工作处于“理念领先而效益不佳”的低层次运行阶段,但也为以后的改革发展奠定了基础。

而思想解放较早、改革开放较快的南方高校在后勤社会化方面就走的比较顺、比较有成效,形成了多种改革创新模式,比如“强化政府主导、突出规范剥离”的上海高校模式;实施“小机关、多实体”体制,调动多方积极性的苏州大学模式;实施“小机关、大实体”,迅速壮大后勤实体力量的浙江大学模式;“外化、内化、互化”并举,探索中小规模高校后勤社会化途径的南通师院模式等等,都在社会第三产业发展有限的情况下进行了有效探索,创立了可行的模式,积累了成功的经验,为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提供借鉴。

四、经济迅速发展实际与师生美好生活需求的契合。

2012-2015年,教育部先后发出《关于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和讨论稿,广泛征求大家意见。其中主要改革目标为:克服体制性障碍,努力建成有中国特色、与国家整体改革和教育综合改革总体目标相适应、与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的要求相符合、与社会第三产业相融通的高校后勤保障体系,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富有效率、满足师生多元化需求的现代校园服务市场和管理运行模式,到2020年,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建立起“政府履行职责、市场提供服务、学校自主选择、行业自律管理、多方依法监管”比较完善的新型高校后勤服务保障体系,基本实现高校后勤服务的市场化、规范化、专业化、现代化。

经过40年的改革发展,我国经济无论是质还是量都有比较大的飞跃。2010年我国人均3566美元/人,进入中等收入国家;2016年我国人均GDP8000美元,已经超过中高收入国家门槛,可以说正积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随着社会城镇化建设的快速推进,第三产业(服务业)得到迅速发展,在2017GDP占比重已经到达51.6%。专业化的餐饮公司、物业公司、商贸公司、修缮公司、物流物质配送、洗浴及直饮水服务等等应运而生,资源丰富,服务优良,市场繁荣,吸引了大批优秀年轻人前来就业创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政治要求和高度发展的经济与广大师生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实际需求,势必要求中国高校后勤服务行业发展更快、质量更高、效果更好。

济南校区1999年成立后勤服务公司,2016年改为后勤管理处,至今后勤社会化改革已经有20年,工作中坚持公益性投入与市场化运营相结合的原则,做到了校企分开和管办分离,实现了由自办后勤为主向选后勤、监管后勤为主的转变。车辆服务、酒店服务、驾校培训、幼儿教育、临时工招聘管理等业务陆续取消,改由向社会购买服务,选择自由,服务优质;电信、有线、互联网、天然气、集中供热等由社会专营公司承接,直接推向社会,一同享受社会发展红利;餐饮服务、物业服务、超市、洗浴、饮用水、休闲E站、打印复印、工程建设、零星维修、生活垃圾外运和化粪池抽运等通过招标方式选择社会优势力量为学校和师生服务;供水供电业务对外依靠社会专营公司提供保障,对内实行企业模式运作,采取“谁使用谁付费”的原则,进行企业化、精细化管理;师生卫生医疗日常业务校内自行解决,集中查体、医技检验、大病门规和住院治疗等委托社会医疗机构解决,做到按需处置、无缝衔接。后勤管理处的职责就是代表学校在后勤服务保障进行谋划、落实、管理、监督、协调、服务,最大限度地契合社会实际,分享发展成果,确保学校办学环境安全稳定,确保师生生活保障优质高效。

五、高校后勤服务初心与祖国时代伟大梦想的衔接。

实干成就梦想,奋斗赢得未来。高校后勤工作若想不忘服务保障之初心、不辱时代担当之使命,必须牢固树立阵地意识、作为意识和协作意识,形成特色鲜明的体制与机制,集社会优质资源和力量,助国家教育兴国之伟业。

阵地意识就是要我的地盘我做主,做到占位不失位。中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其主要任务就是要办世界一流的教育,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中国高校后勤改革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保障社会的公益性,体现服务的经济性,实现公益性投入与市场化运营相结合。在整个工作过程中,高校后勤职工始终要担当起主人翁的责任,既要当好导演,又要唱主角,还要做好评判,努力看护好地盘、站领好岗位,为学校发展尽责,为师生生活尽心。任何时候都要确保高校后勤姓“社”、姓“公”。

作为意识就是要主动地担当和科学地处置,在整个工作中担负起引领作用。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向社会选择服务、向社会购买服务越来越成为主流,如何利用好政府、学校的公益性投入和校内的服务市场形成的优质资源来吸引社会优势力量服务高校后勤是个时代课题,需要有关人士下大力气进行研究解决。要坚持明确的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方向,实行校企分开、管办分离,积极向社会选择和购买服务;后勤保障的基础设施建设、改造等硬件环境所需费用要由政府和学校来解决,不能由师生承担或由服务企业转嫁给师生承担;洽谈签订合同要把控好服务商的利润点,建立良性竞争机制,做到微利服务,给服务商留下足够生存空间,鼓励他们乐业、敬业、置业。虽机制体制不同,但目标任务相同,拥有担当作为的后勤工作理念和艰辛付出的后勤工作班子,必定会带出一支努力奉献的好队伍,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环境。

协作意识就是加强协商与合作,以协商求统一,以合作谋发展。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是大环境、大趋势,合则两利,分则两伤;努力营造营商环境是大政策、大智慧,要确保营商环境法制化、规范化和便利化。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若干意见》和国家五部委《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食堂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积极寻求学校领导支持,协调校方各方资源,贯彻落实国家及地方相关政策,努力营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校园生活环境。结合校园师生生活的普适性和个性化要求,认真拟定各项服务具体方案,利用政府采购和公开招标方式完成社会资源选择和服务队伍建设,提升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校园服务环境。树立“大后勤”工作理念,大力整合校内服务师生的各种资源和力量,为师生学习、工作和生活提供优质服务和可靠保障,努力激发从事后勤工作员工的主人翁精神和服务积极性,认真贯彻落实高校后勤的“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职能。

改革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中国社会第三产业只会在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中越办越好、越办越强,不断助推国家的经济,丰富人民的生活;中国高校后勤工作社会化只会在“双一流”建设中形成更大推力、提供更强支撑,不断在改革开放的征途上推陈出新,阔步前进。

 

 

 

 

 

 Copyright©2020 山东科技大学济南校区(斯威本学院)鲁ICP备09051012号-4 鲁公网安备370105020011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