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会

关爱学生 从我做起

发布人:时间:2011-11-03浏览:

20107月,我踏进了山东科技大学济南校区的校门,人生第六次跨入校门,角色却有很大变化,由学生转变为教师,而这次转变使我对“教师”这个称呼有了自我认同般的认识,对“师生关系”有了新的解读,对“教书育人”有了深刻理解。

当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的光荣使命落于我的那一刻起,耳边就不断想起“苦”、“累”、“杂”等声音,母校老师告诉我这些包含着祝福和关心,校领导告诉我这些包含着担心和信任,同事们告诉我这些包含着真情和经验,似乎这一刻,我并非奔赴向往已久的工作岗位,而是披荆斩棘的战场。而当我真正走上岗位后,才发觉正是这些“苦”、“累”、“杂”,换来了我对学生工作的种种感触和个人成长。教师这个行业有着极高的社会地位,受人尊重,而并非你的身份是“教师”,学生就一定会心甘情愿的尊称你“老师”,也并非你所有关爱,学生都能接收到,关爱是有技巧的。

关爱要出自真心。其实每一位辅导员或者其他岗位的老师,对学生的关爱都是发自内心的,但收到的效果却大相径庭,有的学生认为“老师这是对我好,我要好好听”,有的则认为“你凭什么管我,管那么多”,差距可能来源于表达真心的方式。让学生感到关爱真心,关键在于能否使其感到自己被尊重,大学生处于青年中期(18-24岁)这一年龄阶段,自我意识强,渴望平等的交流,因此能否准确叫出学生姓名和细心观察在与学生沟通中显得尤为重要。曾经有这样一位学生,在他看来默默无闻的他不可能得到老师的关注,但事实上,我早已在接班初自制了名录,把每个学生的近期免冠照、姓名、担任职务依次标注,并按宿舍来排列,这个在高校辅导员培训班上学到的经验很受用,使我在短时间内记住了大部分学生的姓名,即使一时无法叫出姓名,也可以果断判断这是我的学生。对这个学生来说,当我不经意在众人中叫出他名字时,惊讶是他的第一反应,而随着渐渐熟悉,一次单独关于“需要成长的地方”(即不足)的谈话,使他感到原来我一直在关注他,而他这种情感使得我们所谈论的内容,非但没有对他造成心理挫折,反而起到激励作用。毕业临行前,当他将当时的种种感觉和对自己的影响告诉我时,我才发现原来自己小小的记忆功能和观察功能会对一个学生有如此大的影响。回头想想,准确地叫出学生的姓名是对学生极大的肯定,满足被尊重的需要,美国成人教育家卡耐基在《人性的优点与人性的弱点》一书中指出记住人家的名字,而且很轻易的叫出来。等于给别人一个巧妙而有效的赞美。因为我很早就发现,人们对自己的姓名看得惊人的重要;而后期我抓住每次交流的机会,哪怕只有一分钟,只要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学生的特点,这使得关爱更具针对性,使学生被尊重的需要得到极大满足。

关爱要包含接纳。辅导员在工作中掌握着“主动权”和“话语权”,解释、指导成为学生工作的主要内容,其他岗位上教师也似乎有着天然的“指路明灯”的作用,而这种指点很容易变成学生眼中的“指指点点”。比如学生上课迟到的问题,这在大学是经常发生的,作为老师出于关爱习惯性的对这种行为予以制止,当得知迟到因为前晚打游戏时,多数反应为“玩游戏?什么游戏那么好玩?你都多大了,还没有自制力,还得让别人盯着你去上课!”,这种反应显然没有接纳学生打游戏的行为。而此时的大学生思维活跃、乐于接受新鲜事物、自律能力有待提高,发生这种行为是符合发展规律的,作为老师应接纳学生这种行为或者其他符合阶段特点的思想、行为,将关爱如此表达“是这样啊,其实以前我们上大学时也偶尔熬夜看电视剧,觉得很过瘾,但第二天真的很难受,你现在感觉如何。”。这种包含着接纳的引导式的关爱,并不意味着要认同、支持他,而是对他的行为给予关注和理解,心理学称之为“共情”,之后本能的成长能力会会带来思想和行为上的变化,师生关系也会发生微妙变化,这种关爱更易被接受。

关爱要伴随赞美。大学不再是以学习成绩论英雄,很多学生拥有学习成绩以外的闪光点,因此教师是否具备一颗善于发现美的心对学生而言十分重要。在我接班之初,由于专升本考试的缘故,以致其中一个未升本班级无班长留任,也无合适人选。在班委竞选时,一位曾经受过学校处分、让其他老师“头痛不已”的学生意外的上台竞选班长,而同学们的反应相当热烈,经过试用和同学评价,我发现这位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班长有一个很大的优点:班级号召力极强,这正是班长应该具有的能力之一,因此大胆启用。后来逐渐发现他确实有诸如“接话茬、站姿随便”等不足,但班长职责大都妥善完成,并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比如劝说迷恋网吧的同学回学校、控制醉酒同学行为出格等。而他之所以从一个违反纪律的学生变为帮助老师的得力助手,正是源于对其优点的放大和缺点的忽略,对他完成的每项任务予以肯定,对他在舞蹈方面出色的表现力予以夸赞。关爱中伴随赞美,既对学生表达了好感,满足被赞赏的需要,又有利于潜能的激发,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此时关爱具有的力量更加强大。

关爱学生,从我做起。关爱出自真心,尊重换来尊重,使我逐渐认同教师角色;关爱包含接纳,使师生关系更加平等,亦师亦友;关爱伴随赞美,以身体力行的方式进行“育人”,使“育人”更加感性。

                      山东科技大学济南校区学生工作处

                        齐斯文

 Copyright©2020 山东科技大学济南校区(斯威本学院)鲁ICP备09051012号-4 鲁公网安备370105020011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