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共青团中央青年发展部组织开展的2025年“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团队名单公布,济南校区的“语通秦淮”数字推普乡村振兴实践队成功入选。
此次实践活动旨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关于语言文字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引导青年学生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据悉,全国共有1680所高校的8013支团队、8万余名师生参与报名,竞争激烈。经过专家审议,山东省共有50支团队入选参与协同团队,济南校区有1支团队成功入选参与协同团队。

“语通秦淮”数字推普乡村振兴实践队由10名来自不同专业的同学组成,他们计划前往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陕西商洛的柞水县和镇安县开展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社会实践活动。秦巴民族地区普通话应用能力普遍较弱,对普通话的认同感和使用意愿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针对这一现状,团队制定了详细的核心行动方案:一是开展方言普查,走访柞水木耳电商主播、镇安民宿经营者等特色产业从业者,记录因方言导致的沟通失误案例,如将“肉厚”说成“漏后”影响销售等,深入了解语言障碍对当地产业的影响;二是直播赋能,结合木耳电商、生态旅游等本地产业需求,模拟直播带货、游客接待等实战场景,教授工作人员“普通话+专业术语”的表达方式,如“柞水木耳,朵大肉厚”的标准化话术,提升其普通话应用能力;三是双语传承,在回族镇等民族聚居区开展“方言-普通话”对照教学,在保护民族文化符号的同时,提升普通话交际能力,实现“乡音”与“国语”的和谐共生;四是分层筑基,利用农闲时间,在村广场、小卖部等聚集地开展微课堂,教授常用语,如“多少钱”“包邮吗”等电商词汇,夯实普通话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