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济南校区智能机器人教学示范中心的灯光一如既往地亮着,青年教师张帅帅在里头忙个不停,身影在仪器设备间穿梭。这里既是他深耕科研的战场,也是孕育灵感的摇篮,深夜开展的科技创新、争分夺秒的机器人调试、与学生围坐讨论的热烈场景,都在这方空间里交织成独特的育人图景。
自嘲是“典型工科男”的他,为自己的专注和高效感到自豪。同事们常说,看张老师工作就像欣赏精密运转的系统:对待科研,他像调试代码般严谨,从传感器数据的微小误差到控制算法的运算优化,每个细节都经过数十次推演验证,甘愿在冷板凳上坐出深度;投身实践时,他化身扎根一线的“技术匠人”,扎进生产最前沿,一门心思为企业攻克技术难题;面对学生,他又切换成温暖的引路人,无论是凌晨回复的修改意见,还是实验室里手把手的操作示范,都在点滴中传递着“身教胜于言传”的师者情怀。
从育人路上的春风化雨,到解决企业难题的坚持,他始终相信并坚守,真正的工科精神,是用专注打磨每一项技术,用实际行动契合企业需求,用赤诚点亮每一双求知的眼睛。
传承师者精神,甘坐科研冷板凳
“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张帅帅所在的智能机器人教学示范中心在30多年前是学校首个“机器人研究中心”,曾研发出喷浆机器人并先后荣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奖项,研发的“机器人鸟”引起了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巧合的是,当时“机器人研究中心”负责人苏学成教授,也正是张帅帅博士生导师李贻斌的导师。导师勤勉务实的治学精神,无形中激励着他不懈努力、精益求精。
张帅帅在读博期间就是有名的“坐得住”“敢啃硬骨头”的人,工作之后,更是一心扑在工作上,假期无休、“白加黑”“五加二”是他的常态。来校工作的第二年,张帅帅便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他开玩笑说“成功的背后都有‘一把辛酸泪’,因为我们研究的人工智能、机器人相关的技术都具有较高的创新性,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探索和突破,高强度的工作使得我午夜之前睡觉的次数屈指可数”。谈到做好科研的经验,张帅帅的“秘诀”是耐得住寂寞,“方法”是厚积薄发,“路径”就是坚持不懈。“苏学成老师几十年如一日的科研生涯,科研成果累累,耄耋之年依然没有停止科研的步伐,坚持每天在实验室工作。” 科大老一辈科研工作者深厚的理论功底、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与敬业奉献的品格,深深感染着张帅帅,对其科研与教学产生深远影响,始终激励他砥砺前行,为科大发展贡献新力量。
从教满腔热情,一片丹心育桃李
“张老师的课堂上既有严肃认真,又有轻松愉快”“听张老师的课,少了枯燥乏味,多了生动活泼”。教学过程中,张帅帅在反复“精研”所讲授知识的基础上,坚持实践导向的教学模式,将行业的前沿技术与知识融入课堂,把学术前沿与课本理论相结合,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力争使每堂课有声有色,让学生听有所悟、学有所得。作为学校选派的代表前往合作高校斯威本科技大学开展交流学习期间,张帅帅深入课堂亲身体验斯威本科技大学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氛围,还与外方教师展开深度交流,汲取了先进的教学理念与宝贵经验。返回本校后,张帅帅积极将所学融入日常教学,精心打磨教学内容,致力于设计出最契合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学生深度需求的授课方案,全方位提升教学效果与质量。
在深耕教学一线的同时,张帅帅始终秉持“以创新驱动人才培养”的理念,充分激活智能机器人教学示范中心的平台效能。2025年3月,他筹备组建了校区首个AI机器人社团,带领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并深入企业需求开展产学研对接,让学生在实战项目中,逐步形成“敏锐捕捉问题、系统分析问题、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思维链条。在社团里,学生们传承着科大踏实肯干的优良作风,将课余时光尽数投入实验室。从清晨到深夜,总能看到他们俯身编写代码、调试机器人的身影。无人机在测试场腾空而起时,四足机器人能稳健跨越障碍、灵活转向时,每一点成绩和进步都凝结着学生日日夜夜的专注与坚持。在这种氛围的感召下,社员们积极组队挑战各类科创赛事,让理论在实践中淬火成钢,让灵感在协作中绽放光芒。这种“理论扎根实践、实践反哺教学”的创新模式,不仅为学生搭建了从知识到能力的转化桥梁,更成为校区深化产教融合的特色名片。
服务学校社会,彰显学者大情怀
作为一名奋战在教学和科研第一线的高校教师,张帅帅始终践行服务学校管理和报效社会的初衷,他说,没有调研,没有掌握一手资料、了解一线实情,就没有发言权。为了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高服务社会的效能,张帅帅聚焦科研成果转化,盘活科技创新资源,推动研究成果从“书本”走向“市场”,他说,“要奔着行业需求搞科研,生产一线是最大的实验室,也是开展科技研发的‘宝地’。”2024年初,张帅帅在企业调研时便发现了人工智能大模型在当下行业发展中的迫切需求,便着手研究,为后续的工作集聚了力量。
心无旁骛埋头实干,汗水浇灌之处,自会迎来收获的芬芳。2025年年初,在发现实验室消防安全方面存在的隐患问题后,张帅帅开始着手研发一套有效解这个问题的系统。整个寒假,张帅帅总共给自己放了7天的假期,其余的时间从早到晚都扑在了实验室里,最终成功研发出一款智能安全系统—“嵙安”智能安全系统,并在校区智能机器人科教融合创新中心部署应用,有效改善了实验室的安全管理问题。“纯粹之心深耕事功,不期回报却获意外之果”,通过对该系统后续的持续优化和完善,现在已经成了一套能够提升企业安全保障能力的完备的安全智能监测系统。目前,该系统已在日照港进行了实际生产场景中的应用测试,应用单位对该产品给出了高度评价,双方正在积极商讨下一步合作事宜。后续,还将与山东路桥集团、中建八局等单位开展合作洽谈,推动该系统在多个行业建立多个试点,为系统批量化落地夯实基础。
张帅帅说,学科的发展更离不开社会的支持,要在服务社会需求中凝练学科特色,在服务区域发展中提升学科影响力,在服务行业发展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去经五路小学做“开学第一课”、参加天桥区教育科学大会受聘为“天桥区青少年科学院、科学教育中心专家”等等,都是张帅帅积极走出去,服务社会,提升科大影响力的体现。
师者匠心,平而不凡。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和科研骨干,张帅帅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坚守教育的初心,育人育才的恒心和开拓创新的决心,在智能机器人教学示范中心,在这个科大机器人研究出发、发展、腾飞的地方,张帅帅将继续传承师者精神,潜心科研、倾心育人、服务社会。(通讯员:陈芳州、宋荣华)